罗定义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公益企业广告
查看: 7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西部归来叹大汉

[复制链接]

14

主题

65

帖子

65

积分

游客

积分
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31 21:4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飞机在降落咸阳机场前,需要低空飞行一周,这使我可以鸟瞰西安与咸阳一带的全貌。这片曾经盛大辉煌的土地,现在任凭黄沙肆虐,沉默得像它地下的文物。即便如此,你仍然不得不承认这里的王者气象与旷古雄风。眼底下广阔无垠的山陵,像无数龙鳞展开铺在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气势恢弘。而城市近郊的很多山陵顶部被削平,夷为方格状的良田。大片方格包围一个村庄,大量村庄包围城市。这就是农业文明的基本模式。秦汉文明埋在地底下,但秦汉农业文明的方式依旧保存在地面。 我们此行要经过咸阳机场中转,然后去丝绸之路重镇与枢纽——敦煌。要游历西部的话,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地方,也就是咸阳、西安、敦煌这些地方了。 咸阳:五陵原上叹清秋 踏上咸阳的土地,那种特有的黄土气息扑面而来。咸阳只是一个小城市,不成熟的现代商业文明让秦砖汉瓦、秦汉遗风荡然无存。但是,历史有两种东西无法被遮掩,一是高天厚土的自然大象,二是地底下埋葬的历代陵墓。来到咸阳和西安,遍地都是秦、汉、唐时代的陵墓,这一带出名有秦始皇陵、西汉十一陵、唐皇十八陵等等,不出名的则不计其数,大都是官宦富有之家留下的陵园。 因为时间太紧,我们在咸阳只能呆5个小时,在咸阳市区转悠一圈,吃了一碗杂烩面,就租上一辆出租车,赶往离机场最近的汉景帝阳陵。西汉十一陵分布在咸阳郊外渭水北岸100余里长的地带上,从东往西一字排开。本来我最想去拜祭的是汉武帝茂陵以及茂陵旁边的霍去病陵,但茂陵与霍陵离得比较远,只好作罢。景帝是武帝的父亲,文帝和景帝推行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让西汉迅速从秦末战乱的废墟上崛起,创造了“文景之治”的辉煌,也为后来武帝后来荡平匈奴、称霸亚欧大陆奠定了物质与国力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拜祭武帝先得拜祭他老爹。 出租车在高原上奔驰,司机是一个陕北大妈,她热心地给我们介绍这里的历史古迹。路旁不时闪过一块墓碑,一个陵园,司机大妈大多能说出是汉朝的某某或唐代的某某之墓。陕西的高原有不同的高度,老百姓习惯从下向上将其分为一道原、二道原、三道原等等,著名的五陵原就位于三道原上。五陵原因西汉王朝5座陵墓而得名,其实五陵原上不止5座陵墓,仅西汉十一陵中就有9座在此。我们要参观的汉阳陵正是位于五陵原上。 在阳陵陈列馆,如此偏远的地方,竟也看到很多外国游客。陈列馆里面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包括骑兵方阵、步兵方阵和其他各种陪葬物品。汉阳陵的兵马俑,没有秦始皇陵的那么高大威风,始皇帝的地下军团是按一比一的比例塑造的,而阳陵的陪葬物品全是按比列缩小的,最高的也不过2尺,所以汉阳陵没有秦始皇陵那么出名。但是,这正是景帝的伟大之处。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为了自己区区一个坟墓,就征集百万劳力,劳民伤财,民不聊生。所以他的伟大也带来他的灭亡。而景帝主张休养生息政策,避免横征暴敛和劳民伤财的行为,让民间生产和经济得到复苏和繁荣。即便他死后,也没有过多的铺张浪费,陵墓也就一个百米直径的山包,陪葬品也就小小的陶人陶马陶牛陶鸡而已。不过,小归小,汉阳陵陶俑的做工是非常精致的,尤其是牛、马等动物造型,比例非常完美,色彩依旧如新,栩栩如生。仔细看那些陶奶牛,为了呈现黑白色块,工匠们竟然使用了青色和白色两种黏土拼合成奶牛,烧制出来后,奶牛的颜色完全浑然天成,无需再在上任何色彩,并且不用担心褪色。 汉阳陵的南阙门已经不复存在了,近年在南阙门的原址上按照原本的尺寸和样式重修了南阙门。从南阙门可以看出,西汉的建筑水平已经达到了上乘。此后两千年,中国古代建筑基本上没有突破这个风格和框架。 敦煌:四大文明在地球上的唯一交汇点 季羡林先生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 就冲着季老先生这个评价,我很早就想来敦煌朝圣。而敦煌,不仅仅属于中国,它是全人类的。敦者,丰厚也;煌者,光明也,不难想象“敦煌”二字的魅力。从西安咸阳机场乘飞机,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抵达敦煌,当晚9点多钟,我终于踏上了敦煌的土地。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与枢纽位置,从敦煌往东,在甘肃、山西、陕西等省境内有一张密集的交通网;从敦煌往西,经过玉门关、阳关和哈密三个海关,亦形成一个密集的陆路网络,通向印度、波斯、新疆等地域。因此,敦煌就处于东西方两大交通网络的交点上。其地理位置之重要,由此可见。 目前敦煌市区只有4万人口,每年却接待中外游客200余万人。弹丸之地的市区,有星级酒店40多家,全靠旅游业支撑经济。这里气候干燥,市区四周都是戈壁和沙漠。乘车10来分钟就出了市区,进了沙漠。这里有莫高窟、玉门关、汉长城、鸣沙山和月牙泉、魔鬼城(雅丹地貌公园)等古迹名胜。前3个古迹后面细说,这里只简单介绍后面2处名胜: 鸣沙山与月牙泉是一个神奇的景点,鸣沙山的谷中,有一汪清泉,几十米长,形如月牙。奇特之处就是,在这茫茫沙漠中,这口泉水永远不干,也永远不被周围的沙山所填埋。据说白天游人将沙子滑下来后,晚上又被风吹上去。我们骑着骆驼进入沙丘构成的山谷,在沙山上可玩滑沙。来敦煌的游客必去这里。另一个景点就是魔鬼城。也就是风蚀地貌,非常壮观,很多电影电视剧在此拍摄。 莫高窟:永远的骄傲永远的痛 莫高窟离敦煌市区很近,第一次亲眼看到传说中的莫高窟,顿觉得膝盖发软,有一种想要顶礼膜拜的冲动。在1600多米长的山崖上,经历1600多年的历史,从前秦至以后历代,都纷纷拿出自己的智慧和技艺,开凿石窟,修建佛像,绘制壁画,将这个伟大的佛教艺术工程不断推行下去。现今保存壁画45000平方米,石像2400余座。 莫高窟游人如织,大家20人一组,由一名导游带着参观洞窟。这些洞窟并没有暴露在外面,而是被1960年代所建立的屏障封住,外表嵌上粗糙的沙石,颜色与风格跟山崖保持一致。每个洞窟开有一扇门,洞窟有5层,看山去就像是一栋大楼。 壁画之所有能保存至今,完全取决于这里干燥的气候。但游人进入洞窟后,呼出水汽和二氧化碳会形成碳酸,对壁画腐蚀很大。所以,莫高窟并不开放全部492个洞窟,每天开放一部分,而每个导游带领的游客所进入的洞窟也不一样。一般每个组只能参观10个洞窟,在里面呆的时间也就三五分钟。 在导游的手电光下,我们看到了1000多年前的壁画,覆盖了石壁和天花的所有地方,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壁画按照佛教所设想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分别有飞天等各种神仙在那里饮酒、舞蹈、奏乐,让人欣欣向往之。壁画中还反映了各个朝代的服侍、生活、社会和建筑,简直是历史百科全书。就连我们小时候所喜欢的动画片《九色鹿》,也是敦煌壁画中的故事。壁画保存最完好的大多是唐朝的。唐朝经济文化和技术条件最好,所以壁画绘制也显得最精致,颜色保持千年不褪。莫高窟最大最有名的塑像也是唐代的一尊佛像,在第96号石窟内,凿山而建,高35.5 米,乃世界第三大佛。 我们最后去参观的,便是举世闻名的藏经洞。敦煌的骄傲在此,敦煌的痛也在此。五万卷经书,经过王道士之手,被英、俄、法、德、日等国巧取豪夺而瓜分。藏经洞,这个毫无起眼的小石窟,却承载了中国敦煌学百年之痛。著名学者陈寅恪说过:“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一位研究了一辈子敦煌学的老学者痛泣:“我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竟然没有亲眼见到过……” 其实,反过来想想,这些经书要不是被外国人掠走,经历中国近现代的战乱之后,还能剩下多少呢?幸亏有懂得其价值的外国人将其收藏和研究,否则这些经书的遗失,将是历史不可弥补的遗憾。这么说,敦煌之痛,正是敦煌之幸;敦煌之幸,却又是吾国之痛。 汉长城:防御也是强者的象征 当我们驱车几个小时来到汉长城跟前时,眼前这一列土墙让我们感到几分怀疑。但仔细想想,经历近2000年的沧桑变幻,这些土坷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汉代的长城比较简易,现在仍可以看出它的修筑方法:一层土夹一层芦苇,数层夯实的土和芦苇,就构成了2米以上的长城。芦苇大概相当于现代混凝土中的钢筋吧,起到加固长城的作用。两千年过去了,这些土城墙还那么结实坚固,更让人称奇的是,那些露出来的芦苇——两千年前的芦苇啊,还保存完好,依旧富有韧性。 这里的气候同样非常干燥,太阳烤着地表的砂砾,估计温度在50度以上,只有极少数顽强的植物在这里生存。让我们兴奋而惊讶的是,这里居然发现了一只10厘米长的小蜥蜴,50摄氏度的高温居然没有将它晒干,它依然顽强的生活在这一片生命的禁区中。它或许是汉朝遗留下来的使者,它的使命就是要守护这里的长城和将士亡灵? 长城往往是强大的朝代修筑的。汉武帝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击溃匈奴后,为了巩固胜利成果,保护收复的领土,于公元前102年命强弩都尉自皋兰沿着黄河向西筑长城,自敦煌到辽东,全长11500余里。早在公元前101年,在玉门关以西至罗布泊,汉代还修建了大量的烽火台,完成了一个浩大的防御体系工程。汉代的长城质量没有秦朝的好,基本上都是以土筑城,时间长了,就逐渐消失了。不像秦长城,用砖瓦修筑的很耐风雨沧桑。我想,这可能与当时统治者的思想有关。秦始皇对内非常狠毒,用铁碗统一六国,但对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建树,唯一做的就是修长城,以保证他和子孙后代永远在长城内称王称霸,修长成也从不考虑百姓疾苦,对长城质量自然也要求很高。但汉朝就不一样了,汉武帝时代拥有了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力量,况且已将匈奴打败,修长城的那些士兵都打过匈奴,既然修长城是为了对付手下败将,自然也不会那么认真去修了。只要当时够用就行,可不管它能否永世不垮。 玉门关:苍凉的代名词 如今的玉门关遗址,只剩下一个土城门,进入里面,又发现这是一个土围子。在这大漠中间,一个孤零零的土围子,让人觉得倍感苍凉。可有谁知道,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和印度的三个海关之一,西域和阗产的玉要经过此关进入中原,故名玉门关。 现在看来,在玉门关周围方圆上百公里范围内,基本上寸草不生,全是沙漠。但就在玉门关的北则,却有一片草地和一个水塘,这里生活着很多牛羊。由此可见,当年的玉门关,一定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关隘,它和那些星罗棋布的烽火台、绵延上万里的长城一起,牢牢把握了西部地区的大面积肥沃的土地,并保证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和畅通。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及“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后者是写湖南人左宗棠的,他带领湘军收复了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将江南的杨柳引种西北,造林无数,造福后人。后人称他引种的杨柳为“左公柳”。当我们从敦煌机场乘车驰向市区时,正是中秋前的晚上,第一次见到了西部的月亮。冷月清辉,照着旷野几棵高高低低的瘦杨树,意境非常凄凉。但我很快发现,路旁还有一些杨柳,不像白杨树那么低沉,杨柳毕竟是杨柳,它还保持着江南那样的春意和热情,始终神采奕奕,歌舞婆娑,让我倍感亲切,即便要在异乡过中秋又如何呢?见到“左公柳”,就像见到故人。 ---------------------------------------------------------------------------------

637

主题

4803

帖子

4803

积分

版主

过好每一天!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03
QQ
2#
发表于 2006-7-31 21:48:09 | 只看该作者
咕 长,睇到眼训。

433

主题

9871

帖子

9898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2

积分
9898
3#
发表于 2006-7-31 21:50:05 | 只看该作者
睇左我都想去训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罗定义工网 ( 粤ICP备18082131号 ) |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3号

 

GMT+8, 2024-5-5 15:32 , Processed in 0.22661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