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义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公益企业广告
查看: 17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该被遗忘的南江----珠江不仅有东江、西江、北江,而且还有一条南江!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56

帖子

156

积分

二星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12 15:4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1]不该被遗忘的南江 ----珠江不仅有东江、西江、北江,而且还有一条南江 一条古老而美丽的长河,它发源于云开山脉,汇入珠江流域,它是岭南少数从南向北流的珠江河流中最长的一支,因此被称为南江。岭南思想家屈大均有诗云:“西江一道吞南北,南北双江总作西”,他将南江和西江、北江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孕育的青铜文化,给岭南带来文明的曙光,它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它两岸曾一次又一次地饱受着战争的硝烟,它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它曾绘画过人们战天斗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它身上,也曾经留下不少人为的创伤。漫长的历史,流传着多少美丽而动人的传说;漫长的历史,也流传着多少哀伤和凄怨的故事。近几十年,南江河沉寂下来了,没有台风,没有旱灾和洪涝,没有地震,也没有饥馑。南江的名字便悄然地从地图上消失了,地图上留下的唯一印记便是西江中游的南江口,除此之外,南江几乎要被人们遗忘了。 南江口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广东新语》和《粤中见闻》都特别记录了南江口河中间的一块浮沉石,“要知风雨至,但看石沉浮”,这块江口石不但能预测风雨,而且见证着南江历史的兴盛与衰败,见证着南江人的欢乐与伤悲,也饱尝着南江的冷暖。浮沉石忘不了历史的匆匆过客,人们也忘不了浮沉石时隐时现的南江口。 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破了产的南江农民,为了牛存,为了糊口,成群结伙走出南江口,他们穿州过省,甚至越洋而远走他方。南江人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1938年,侵华日军进犯广东,广州与香港相继沦陷,人批珠三角的难民从南江口涌入,逃难于南江,南江曾出现过暂短的“虚荣”,沉寂的南江变得喧闹、浮躁,听不见船夫的有力号子和水上人家的欢快渔歌,只听见汽笛的嘶鸣。遭逢劫难的这一辈人,永远忘不掉走进南江的苦难历程,南江口的名字铭刻在脑海中,永远抹不掉。有不少妇女因为战火的灾难而被迫嫁在南江,南江亦因此与珠三角结成姻亲。“一片幽思尚未平,碧溪流水日盈盈”。南江妇人望夫归,珠三角母亲等女回,南江,是一条充满情感的江。 南江的奇山异水,景色瑰丽,不但如诗似画,而且风情迷人,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而放歌。“南方为积阳之极,人多文明,地多瑰宝”,南江,写不尽赞美之词。走进南江,穿过急流,走过险滩,你会惊叹南江船夫的机灵和勇气,你会称赞南江放排工的豪放和豁达。南江以湾多、滩多、丹崖、翠竹林多最为著名,以“千山沉浮,峰回路转”,“曲水回环,旖旎风光”最是迷人。湾过湾,滩过滩,你好象走入清幽、神秘、仙境般的世界,尽情地去享受南江温柔、美丽的一面。走进南江,你可以观赏“红豆通纤径,白梅绕山村”的迷人风光。走进南江,你可以尽情欣赏河陂与水车,吊脚楼与风雨桥,横水渡与古城墙的古风古韵。走进南江,你可以尽情地观看舞春牛、抢花炮、唱山歌、跳禾楼,八音锣鼓与扮饰巡游,唐代十番与打马舞,明代擂石鼓与吹石角等民俗风情歌舞。走进南江,你可以尽情地品尝三角粽、蕉叶糍、浮油卜与炸鱼腐的南江风味。走过歌村,走过古墟,走过神滩庙与天后宫,走过柑子园与千顷竹海,无论是九座屋还是八角楼;锅耳屋还是土坯房;挂榜楼还是山村茅舍;芦苇岸边狗尾草还是山间的袅袅炊烟,万山丛中的红枫林还是日落江边的火烧云,处处景色都是那么迷人。走进南江,去赶人山人海的山歌擂台还是去听哭嫁娘们三天三夜地唱字眼,或者是去看婚嫁人家“数嫁妆”与“振夫纲”的习俗,处处是那么新奇,走进山村,或许还会发现素妆布裙竹髻压的农妇或用茉莉花簪满藤帽的村姑。 南江,古称泷水。南江的上游水流湍急,乱石纵横,惊涛拍岸,以泷喉的奇险最为著名。有详尽地记述为:“泷喉初度,乱石在西,水奔东流义为乱石所阻,复奔西流,若中者再,其西崖巨石对峙,泉悬其问,一落数丈,东奔成潭,风起水涌,雪花喷薄,洵奇险也,然舟疾如矢,刹那已度。”船过泷喉,必须由称为滩师的船工来掌篙指挥。蔡廷锴将军曾称赞他家乡船夫的绝技,在别的地方是难以见到的。 南江暴躁的时候,便要洪水为虐,过去每年均发生洪涝数次。清道光乙巳(二十五年)九月十一日的一场大水,举人黎耀宗在他的《泷州大水行》诗中写道:“江城烟火三千家,多半临水种鱼虾”,整个州城都几乎湮没在水中。光绪三十三年秋天发生的一场洪水,倒塌房屋六、七千间,死亡近千人,城墙崩塌,上海《申报》连续跟踪报道,此事还惊动了朝廷。今日,凶暴的南江,已成为了历史。 南江曾被称为蛮荒之地,自古以来便多灾多难。唐代诗人宋之问诗中描述它“地偏多育蛊,风恶好相鲸”,令人生畏。明万历以后,南江放开胸怀,迎来一批又一批拓荒者,翁源人、英德人、东莞人、增城人、新会人、新安人、高明人、惠州人都在南江“缘山立寨耕守”,南江成为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军事管制特区,众多的外来移民,共同创造了南江的繁荣。至乾隆年间,“自西徙来入其境,耒耜遍野,烟火弥望,农桑被亩,鸡犬之声相闻”,到处是“买犊荷锄,嬉游而歌”的田园景色。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南江也有它的兴旺与衰败。到民国初年,连年的兵荒马乱与天灾降临南江。“山上不长草,黄坭往下倒”,人多田少,十年九旱,大批人外出走三行,南江成了无人不知道的穷山恶水地。建国后,人民重整南江,以鞭山赶石引水还山的气概,用长藤结瓜水利网络的智慧,将南江分级开发,综合利用。经过精心装点的南江,从此变得平和、宁静、风光秀丽、古风盎然,南江驯服了,它寂静得几乎要被人遗忘。 南江是不该被遗忘的,南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南江人应该擂响铜鼓,吹起号角,跳起欢乐的歌舞,展示南江的独特民俗风情,给世界一个新的形象,新的记忆,让人们永远忘不掉——南江! 为南江正名 --节选自黄伟宗教授在罗定南江文化专家论证会上的讲话录音 这次会议南江文化论证会,是为南江正名。刚才我讲的曾昭璇这篇文章最后附有一封信,我前年读起来很感动。这段话我跟大家念一念。作为学者,听了这句话是很刺激的。他讲,“近接大远兄来函,(┅┅)又见南江少受学者们注意,如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编《广东百科全书》中,说是集全省精英来写,但仍缺“南水”一条,这么重要的河川,竟没有一字记述,可叹也”。全省的学术精英来编这个百科全书,竟然没有南江!大远同志这个时候寄这篇文章是要不忘南江。它确实打动了我。我从曾昭璇同志跟大远同志所引证的资料里面看到两个很重要东西,我也代他们念一念:南江就是罗定江,“汉时在交州治所(今封开)西江德庆附近南岸流入得名,今德庆县南岸仍存南江口小镇为证,古代以其水多滩急,称为泷水”,这个里面讲到,南江原名是称为端溪,“因汉灭南越设端溪县于南江口北,南者,端也”。大家就叫端溪。”南者,端也,要注意一个“南”字。这里面引用了“清代学者列南江为我省四江之一,即东、南、西、北江,如清范端昂《粤中风闻录》:‘西江水源最长,北江次之,东江之水又次之,南江独短’”,就是说南江是最短的。这里面可以说明,在清代的时候南江是跟东、西、北江是并列的。而且还引用过“西江一道通南北”,这个西江就是我们现在这西江,“一道通南北”就是通南江跟北江。这个南江北江一个是指我们的南江,一个是指在三水与西江汇合的那个北江。所以北江跟南江是并列的。在《新语·水语》里面,“西江一道通南北,南北双江总作西”,就是南北两支共同来汇合成西江。所以南江这个名字、南江这个水域本来早已有之。现在为他正名,可以说是名正言顺。史料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不需要太多的核实。现在问题就是要为南江正名。要确立南江文化,有什么样的学术意义、现实意义、文化意义?下面我想讲四点: 第一点:发现和明确珠江水系和珠江文化南支流,它更显出珠江水系和珠江文化的完整性和多元性。大家都知道,珠江文化和珠江水系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多条江的汇合。过去只是讲东江、西江和北江,唯独没有南边的水来。东边有水来,西边有水来,北边有水来,为什么南边没有水来?明明存在南边的水,但是为什么没有南江?如果东江、西江、北江再加上南江,那我们珠江这个系统就更完整。明明我们南部、广南的部分是有水往北流,珠江是汇合这些水的,但是不承认(它的)存在,我就觉得是个很可惜的事情,也是学术上不合理的事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有学者问我:“黄河像条龙,所以管黄河文化叫龙文化;长江文化像个凤,是凤的形象。你讲讲珠江文化跟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形象上最大区别是什么?”我讲区别就在这里:我们珠江是多条江河的汇合,在广州、三水汇合成珠江的时候是多龙争珠的形象。广州现在还有海珠。这个多龙争珠的形象,多龙的同时又是珠喷射的形象,所以珠江文化最大的是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开放性、放射性;一个就是兼容性、包容性。它是珠江汇合嘛,又是放射出去嘛。现在东江、西江、北江很多方向来了,在这里汇合了,又放射出去,但是为什么没有南边的?如果南江确认它,在文化意义上来讲它是给整个珠江的形象创造一个完整的、四面八方的一种开放和兼容的景致。它属于珠江文化的形象特点,更符合于我们珠江文化的那种开放和兼容的重要特点,更充实了。 第二点:发现和明确以南江为代表的广南地域文化源流(渊源)和特质,更显出珠江文化的成分和结构的深远性和丰富性。我们广东、广西的来源是广信,广信就是我们现在封开,这里我不多作解释。广信成了广东、广西(的分界线)是在宋代。明朝叫广南东路,就是广东;广南西路叫做广西。但后来广南取消了,所以只有广东、广西,没有广南。实际上这个广南是指西江以南到粤西的高凉地区,就是说高州、湛江和雷州半岛,一直到海南。 东江水域代表客家文化,西江水域代表广府文化,北江水系代表广府和客家文化的交流与联系,韩江水域包括了潮汕地区,但是现在我们省的文化学者在划地域的时候谁也想不出我们粤西、广南这一带文化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一条江的水域所代表着、紧接着这条文化带。现在看来这个小江当年绝对不可能这么小。另外一方面,南水(南江)仅仅流经信宜、罗定、郁南,按照实际的长度,也的确是最短,比不上前面所说的其它支流。所以今天研究南江,我们不要斤斤计较这条江的长度和水量,要计较什么?我的意思是以南江为代表的广南地区的各条江河,包括信宜的鉴江、黄华河等其它江河。我估计有南江的统称跟这些江河有关系。南江就发源于信宜的鸡笼山,信宜包涵三条江:一个是南江,一个是鉴江,一个是黄华河。这边水系没有一个江为代表,所以没有办法称这个地方的文化形态是什么。所以我跟一些同志讲,为什么这一带地区落后?我想因素之一就是这一带地区没有一个可公认、承认的文化形态。比如讲,广府文化,谁都公认,西江、北江、东江都有一个文化形态承认,但唯独我们这边没有。所以我想文化落后、经济落后与这有关系,当然这个关系也比较远。承认以南江为代表的广南地域文化形态的特质,就显出了珠江文化的历史。10 年前我带我们的专家去发现、论证两广的发祥地——封开,现在10年来没有人反对,说明我们这个发现是对的。8月份我们要进一步论证这个事情。说实在的话,这个岭南文化的“岭南”概念是怎么来的呢?在唐代的时候,全国有10个道,广东、广西这里叫岭南道,所以在那个时候才有岭南文化的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屈大均说:这个广东的文化“始然于汉,炽于唐于宋,乃明照于四方”。“始然于汉”,就是汉代统一了整个岭南,才开始有了岭南文化。但是你们注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吗?在此之前,岭南文化是什么?没有人去承认它。昨天在郁南看《县志》我当场就跟你们说:你们郁南《县志》从明代开始,太不公道了,以前历史到哪里去了?现在我觉得包括整个广东史在内,从汉代开始也是不公道的。原因就是在之前我们有一个百越文化。百越族是少数民族,我们是百越地区,所以谁也不敢承认我们的老祖宗是百越文化。经过这么几年考察广东文化,我觉得保留成分比较多的就是在这个广南地区。我今天才看到陈大远同志的一篇文章,非常欣赏,这篇文章是《中原文化从何处传入高凉?》,他中间就讲到“今之罗定,是古代进入高凉的主要通道、主要路线。”也就是中原文化进入西南地区的主要通道。从罗定地区的位置、罗定出土文物、冼夫人出兵广州等等这些区域的划分可以看出,大远同志是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南江包括高凉文化带和鉴江的雷州文化带,那你这个材料是非常珍贵的。因为这一文化带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说明(这)到底是什么文化形态、文化特质?如果我们承认南江文化所代表广南地区的江河文化,那么我们就可以承认这个地域文化的存在,同时又可以敢于承认过去长期被人家提及的我们本地文化的老祖宗是百越文化这个事实。我们都知道,楚文化一直到齐鲁文化,都是春秋战国时候(延续)到现在,但春秋战国之前我们岭南是什么文化?没人敢讲,只敢说从汉代开始。所以我讲百越文化,要敢于承认这个事实。如果对这个地方进行文化定位,我倒觉得可以考虑一个词:百越后文化,或者后百越文化。昨天我们在博物馆里面,大远同志将宝贝给我们看,而且讲了一段话,很多人没在意,但是我很在心,在心的是什么?在罗定出土的铜鼓等文物都是战国以前的物品,(这些)在罗定能出、在西江能出,但在其他地方出不了,什么原因呢?这些春秋战国之前的文化意味着什么?那个时候汉族没有侵入,百越族已经有铜器的产生。大远同志你是考古学家,我是提出问题,抛砖引玉,你去考虑。我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看你那些一级文物能不能证实这些事情。从这个角度去看,所以我想可不可以用“百越后文化”一词,这样子我们既可将我们本地的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些给消灭了的文化找出来,也可将我们的根进一步找出来,同时又将这个地区的文化形态找出来,这样就可以跟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并列。 第三点,发现和明确从古广信到南海的古交通通道,更清楚地把握了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的来龙去脉。曾昭璇那篇文章开头一段话讲到,南江口是“汉人南下徐闻的重要通道”。是汉人南下到了广信这个地方,从南江口步入徐闻的要道。你们知道吗?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广东是背了个冤假错案。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考察,我们广东没有什么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结果请了扬州师范的一个讲师来跟人家介绍海上丝绸之路,谁讲得清楚!后来这一班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了泉州,泉州全城欢迎,而且又有很直接的资料——出土了一艘南宋海上沉船。既有实物,又有泊来的宗教,说服了这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专家们当时就把泉州定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始发港,而且给它定为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每年给一百万美金。后来我们一查,原来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历史是南宋,因为南宋的都城是在杭州,所以从那里出口。在成立珠江文化研究会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一个问题,珠江文化最重要特点是什么?就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在历史上是什么?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我们查资料查到《汉史》里面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汉武帝平定岭南以后,派黄门驿长(就是他身边的班驿长官)从广信(就是现在封开)到了徐闻,再从徐闻乘船出海到越南。这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记载。我们去徐闻考察,证实了这个历史论断。那历史遗址还在,遍地是汉代的瓦砖,还有“万岁”的字样,出海口都有。当时的书记叫做黄强,我们跟他说:哎呀,遍地是宝啊,你们都没用(没开发利用)啊。当时我们马上组织专家全部进行论证。2000年的时候我们在湛江开了一个全国学术研讨会,全国的学者,包括泉州的学者在内,一致公认我们发现徐闻这个出海港。这是正确的,历史记载最早是在徐闻。承认这个结果,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比联合国所承认的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早。…………现在全世界历史教材里面,包括香港《百万富翁》知识问答,中国最早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泉州。所以现在我们要改写这些历史。丝绸之路是从汉代汉武帝开始的,一个是陆上派张骞通西域,经过新疆再到中东,然后到罗马;至于海上,是从南海出发,经印度洋到中东。…………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它证实了我们中国在汉代就已经跟世界进行贸易,进行各种文化交流,意味着中国早就改革开放。最近台湾的钱教授(美国、台湾科学院院士)在网上看到我对阳江的考察,并定位(阳江为)“海上敦煌”,一定要我专门陪他到阳江考察,去看“南海一号”。这个“南海一号”有“三个最”:到目前为止,中国海上的考古发现最完整的就是“南海一号”这艘船,文物最多的是这艘船,保存最完好的也是这艘船。现在专家鉴定,这个船里面一件文物起码是两百万以上。现在刚刚挖了一点点出来,这里面起码有5万到8万件的文物。敦煌,在座可能有人去过,敦煌才是5万件,所以我称它是“海上敦煌”。美国科学院院士、台湾教育部部长,是世界著名海洋学家,他看了以后,非常(激动):我们中国了不起。他本来想搞一个世界性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我讲你要结合起海上丝绸之路。他最近接受我的意见,准备今年11月份在海南岛的博鳌搞一个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论坛,53个国家参加,那是了不起的事情。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最近提出来,要将整个世界的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所有文物遗产变作一个文化遗产,一两年后就要准备给有关丝绸之路的景点一一进行落实。现在我们海上丝绸之路的工作是我们做的工作,陆上丝绸之路的工作是属于他们西北做的事情。我提出的(观点)得到在座的学者的赞同,就是说海陆丝绸之路之间应该有对接的通道。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它不是孤立的,一定要有对接通道。如果将来海陆丝绸之路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的话,海陆之间的对接通道也应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阳江考察,要我去陪,我跟他们谈了这个观点,(他们觉得:)有道理,黄教授你可以做这个工作。我说好啊。现在我来这里进行考察,也是其中的一个工作项目。现在已经可以肯定海陆丝绸之路的通道,最明显的一个就是韶关南雄的珠矶巷。前段时间在怀集那里发现很多有关的资料,这个也可以说是对接通道,但是我从史书了解到,觉得最重要的应该是封开这个地方——古广信,因为史书记载得清清楚楚,(汉武帝)从这里派黄门译长往雷州半岛去徐闻。南江发现的重要性在哪里?特别是曾昭璇“由此直下徐闻”那句话,是指去海上丝绸之路,这是很明白的,海上丝绸之路是通过南江与长江水域对接。所以我们对南江的发现、对南江的考察,意味着进一步将海上丝绸之路跟陆上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的脉络搞清楚了。这是第三个意义。还顺带说一下,前天我才知道郁南那里有天后宫,天后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标志,内河拜的神就是龙母,海边拜的神都是妈祖(或天后),妈祖、天后是主出海的神,这个海神竟然在我们南江口有,而且在怀集、封开有,这说明西江与南江交界的地方原来是与海上通航的。所以可以作为将来打通海陆丝绸之路的通道来进行课题的研究。 第四点,发现和明确云浮市地区(包括新兴、罗定、郁南)在泛珠三角合作区中历史和现实的对接点,从而架起了文化与经济互进的黄金通道。这两天的考察,有很大收获,一个是在南江口,一个是昨天去的铁路跟火电厂,为什么呢?我在南江口发现,我们(火电厂)进口的煤,是在南江口上岸以后才运过来的。南江口的煤从哪里来呢?我昨天问了铁路负责人,一个是从内地来,内地太贵,现在多数从越南来。我讲这越南煤全在南江口(上岸)吗?讲不是,在阳江深水港。这短短几句话,我看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南江口是南江跟西江的、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通道。阳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的通道。现在我们运煤的通道正在利用几千年历史的港口进行操作,这不是历史跟现实的对接吗?再一个,五一节张德江同志同黄华华、交通部长从封开坐船,经过南江口到肇庆,《南方日报》、《羊城晚报》都刊登了(这一消息),《羊城晚报》说张德江、黄华华“察黄金水道谋取发展,筹25亿八年内打通西江干道”,里面内容讲通过西江干道沟通,将泛珠三角的经济经过西江水道跟广西、贵州、云南打通。黄华华说,“25个亿划得来哦!”。八年搞通道,意味着现在我们讲的珠江文化进入了领导层。泛珠三角概念,实际上就是珠江水系的概念。张德江同志讲要打通水道,将高速公路、铁路作为泛珠三角的整合要素,实际上就是要将历史上的珠江水系进一步打通和组合。这个组合就是我们南江本身历史中体现的海陆丝绸之路通道的组合,同时也是我们现实里面需要铁路的、高速公路的、还有水道的一种交叉交通组合。所以从郁南南江口可以看出,我们搞南江文化的定位和文化的研究开发实际上符合张德江同志的“泛珠三角”的整体构想,同时也是从珠江文化的角度将“泛珠三角”挖掘它们的文化内涵、历史内涵、文化底蕴。现在有一个计划,中央要求我们珠江水系“南水北调”。计划里面要用10个亿在这几年修三条运河,一条运河是从广西贺州通湖南,湘江北去,同湘江连起来;一条运河是在东江经过江西跟长江连起来,还有一条运河还要通过湖南,这条江在哪里我还没有搞清楚。这里面都是泛珠三角的水系里面的黄金水道。我们南江建了这么多水电站,怎么弄我就不知道,但是起码的南江口是通向广西,这是无可争议的,还有铁路通这里,所以现在我讲第四个意义非常有现实的意义。 青铜墓葬 南江文化地下铁证   在罗定博物馆,我们看到了1977年和1983年出土于罗定3座大墓里的考古成果,就是这些考古发现改写了岭南无青铜文化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广东还没有发现超过这3个墓葬的春秋战国墓葬群。老馆长陈大远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最能够代表王权的人首柱形器南江出土最多,最能代表贵族地位的青铜鉴全部出土于罗定。这3座大墓很可能就是当时指挥抗击南下秦军的西瓯部族首领的墓葬群。他还指着数10个造型各异的箭簇说,古代一个部族用一个类型的箭头,而墓葬中挖出来的箭头却形状各异,据他推测,这很可能是当时百越各族联合起来共同抗击秦军的一个证明。这些如今静静躺在罗定博物馆展厅里的青铜箭头,曾经见证过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斑斑锈迹里隐隐透出南江流域曾经有过的金戈铁马、边城悲风。   陈大远说,罗定这个地方自古以来不仅是军事重镇,同样也是经济、文化的对接口。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极有可能证实南北朝时期,南江水系是我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通道。   为了让记者信服,他还特意从库房搬出罗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是19 83年从南朝墓中出土一个金手镯,手镯重33克,纯金打造,4组走兽和花纹图案,上面的忍冬纹是中亚粟特地区产品中常见的,而走兽花纹也是中亚地区常见的狐、飞狮等。这个金手镯无疑是舶来品。另外,墓葬中出土的刻划莲瓣纹高足碗,其艺术风格明显受到拜占庭高足艺术风格的影响,却是由我国越窑烧制,专家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为外国订制的出口外销瓷器。   这货物的一出一入,南江在古代交通史上的辉煌我们约略猜想得到. 许多历史材料证明,罗定江即南江,自古被列为构成珠江水系的4条主干江川之一。大约一年之前我们把这个尘封的江名重新挖掘出来,为南江正名,希望恢复它在珠江水系中与西、北、东江并列的地位。但我们大张旗鼓为“南江”复名而呐喊,不是从现有的水流量大小、水流长度、水域宽窄等自然地理意义上而言的,而是从文化学尤其是水域文化学的理论,从珠江文化体系的完整性的角度而言的。   我认为发掘、整合南江文化,并打造“南江文化”品牌,至少具有这三方面的现实意义:一、从珠江水系的文化成分和结构上看,南江文化填补了岭南文化或广南文化的一个结构性空白。二、从南江在古代交通、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上看,古代南江流域是中原直入岭南而又连接南海的一个经济文化走廊,是具有江、山、海共体特色的交叉性、中转性文化带,具有强烈的过渡特征。三、从“泛珠三角”合作战略和地域发展的角度上看,为南江正名对于云浮、罗定、新兴、郁南及粤西地区而言,不啻架起了一条经济与文化齐头并进的黄金通道。
我爱我的家乡..........罗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罗定义工网 ( 粤ICP备18082131号 ) |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3号

 

GMT+8, 2024-5-4 16:58 , Processed in 0.19698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