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义工

标题: 加益少数民族“部落”的变迁 [打印本页]

作者: 贝壳    时间: 2009-11-23 21:33
标题: 加益少数民族“部落”的变迁
(新闻视窗)加益少数民族“部落”的变迁

来源:云浮日报    发表日期:2009-11-15


□本报记者  周洲  特约记者  潘泽辉

 

少数民族家庭

少数民族妇女

  罗定市加益镇地处粤西山区的云开大山山脉,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是革命老区镇。全镇总面积81.6平方公里,人口2.7万人,有瑶族、壮族、黎族等多个少数民族1536人,共431户,是我市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粤西地区最后一个瑶民聚居点之一。过去,他们大多数居住在边远的村庄,四面大山环绕,山多地少,道路交通、通讯等都极不方便,生产和生活条件十分落后,生活水平也比较低,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居住难、就医难、上学难、行路难、发展难”等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
  2003年,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状况,罗定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少数民族村,并于2004年和部分少数民族居民签订迁移协议,将分散在加益深山里的少数民族居民集中安顿在一个村子里,形成一个民族大家庭。事隔5年,这一少数民族大家庭发展如何?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变化?各民族生活习俗的传承和融合情况又是怎样的?就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民族村:让少数民族居民走出大山
  沿着省道荔珠线,我们来到了加益镇合江少数民族村,映入眼前的是在一片青山环绕下的一排整齐的红砖房,间或还有数栋已建成或正在兴建的楼房,如同一片在绿海中盛开的红杜鹃,红绿交融,清新自然。下了车,我们首先来到了苗族同胞杨秀花的家中,她穿着色彩鲜艳的苗族传统服饰热情地将我们引进了家里,并端茶倒水忙个不停,用苗家人的热情舒缓了我们一路的疲劳。她的家是一栋四室一厅的红砖房,屋里没有什么特别贵重的家私,也没有奢华的装修,显得非常简朴。
  “以前我们住在灵凡村,那里很山,住的是夯土房子,环境很差。家里除了耕种几块山田,主要靠卖一些桂皮和木薯来维持家计,辛辛苦苦一年才只有几千块钱的收入。小孩上学一般要早晨5点起床,到7点才到学校,如果下雨的话就更难了……”谈到过去,杨秀花感慨万分。
  为让少数民族群众走出山沟,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为此,罗定市委、市政府和加益镇委、镇政府大力筹措资金,从1999年起,该镇先后将旺水、鳌头两村的边远少数民族搬迁到交通方便的地区建了两个新村。2003年在合江大社垌即省道352线旁建设少数民族村,把边远的少数民族居民搬迁到民族村。民族村占地面积60亩,计划安排150户建房,现在首批13户55人已建成入住。
  杨秀花便是首批受益者,她们家在2004年与政府签订迁移协议后,很快就从原来边远的夯土房搬进了现在的红砖房。如今,居住条件好了,小孩上学也方便了,杨秀花和丈夫也能在农忙后有更多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为了给少数民族单亲家庭解决危房问题,该镇筹措资金3万多元,为瑶族单亲母亲陈桂莲修建了一栋68平方米的水泥楼房,彻底解决了陈桂莲的居住问题,2004年底,她一家4口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
  入住民族村后,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浓郁的民族风情也成为加益镇颇具特色的风景之一。
  民族小学:让少数民族孩子读好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绵延的云开大山虽然给了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山一样的体魄和坚韧的品格,但是崎岖、漫长的山道,落后的交通和教学条件让少数民族群众的孩子们上学变得非常困难。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一天来回几趟,下雨的时候泥泞湿滑让孩子们的上学之路更难行,但他们却一直坚持着,大人们省吃俭用,用卖山货的微薄收入供孩子们上学。孩子们也不怕辛劳每天跋山涉水、风雨无阻地坚持求学,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为改善少数民族孩子的上学条件,加益镇多方面筹集资金280多万元,在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清水村兴建了加益共青团希望小学、加益香港烛光基金石头希望小学和合江黄沙村建设民族小学,切实地解决了少数民族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致好评。
民族路:让云开大山天堑变通途
  “以前住的家离街上有七八公里的山路,走小路都要两个多小时。”说起以前的道路状况,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感慨不已。
  道路交通条件差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上学难、就医难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衍生。
  “要想富先修路”,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行路难”问题,摆在了当地政府的面前。因此,必须修通合江至加益公路。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益镇委、镇政府于2003年投资1060万元进行该路段全长5.3公里的全面改造,目前已完成硬底化工作,实现全线通车。
  加益至旺水公路原为沙土路面,道路崎岖不平,每逢雨天更是难以通行。为彻底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镇委、镇政府通过上级支持、群众集资、政府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该路段硬底化建设,并于2003年底投入使用,从此彻底解决沿线四个村的交通问题。
  1999年多方筹措资金80多万元开通了双益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梨木水汶的沙土公路。最后得到省民宗委支持,建好最后一座桥,于2000年基本通车,由于山坡斜,经常塌方,经多方筹措,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现这条民族路已实现硬底化建设,全线可通客车。
  双益村委是加益镇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村委,为改善村委的办公、办事条件,该镇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在外加益籍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于2003年底将居委街道及双益村委门前街道全部铺设水泥路面,为两广少数民族的交流、来往创造更好的环境。
  镇委、镇政府将清水至信宜贵子公路列入乡道硬底化改造任务,现在也实行了硬底化。
民族工作:扶持少数民族奔康致富
  一直以来,加益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做好少数民族这篇文章,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繁荣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该镇成立了镇少数民族办公室,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开展组织少数民族同胞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帮助少数民族同胞就业、致富。同时,积极为少数民族同胞办好事、实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黄色娟是一名勤劳的壮族妇女,2007年,她家从以前很山的“双排村”搬进了民族村,和丈夫一起开了一家小饭馆,利用靠近省道的便利,生意越做越红火,如今已经盖起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
  “以前家里住得很山,靠种地的收入只能勉强地过日子,自从搬进了民族村,还开了饭店,一个月也能挣近万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太感谢政府了……”黄色娟激动地说。
  加益镇利用当地山地多,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资金、选准项目,大力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经济。双益、旺水行政村各发展了一座小水电站;对散居少数民族的农户,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资金上给予扶持,结合各户的实际发展养兔业、养鸡业;发挥近山的优势,种植肉桂、八角、糖桔、黑榄等,从而使少数民族同胞的经济得到大力发展,收入明显增加。
  双益瑶胞黄小莲,在镇政府扶持下耕山致富,种植肉桂、八角等经济作物,又大规模饲养肉兔、山地鸡等,全家年收入达30000多元。2003年黄小莲被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评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奔康致富先进个人。在她的带动下,该村几十户散居少数民族纷纷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种养业,2008年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逐步走上脱贫致富大道。
  如今,居住在民族村里的少数民族群众,和当地群众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民族团结、民族融合。


作者: 因为有你    时间: 2009-11-24 00:12
未见过.....
作者: 宝贝安琪儿    时间: 2009-11-24 08:58
哇,好美的民族服装!
作者: 瑛子    时间: 2009-11-24 09:04
得闲边个同我去望望,我中意
作者: 嘉嘉    时间: 2009-11-24 10:40

特色的少数民族,我都未见过


作者: 黎科    时间: 2009-11-24 12:17
特色的少数民族,我都未见过
作者: 茵梦湖    时间: 2009-11-25 16:08
少数民族的服装就是漂亮
作者: 白水晶    时间: 2009-11-25 16:56
啊!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村子.衣服好漂亮,下次回龙湾有空就去看看.哈哈~~
作者: 麦当当    时间: 2009-11-25 18:42

原帖由 瑛子 于 2009-11-24 09:04 发表 得闲边个同我去望望,我中意

叫张文滔组织去罗


作者: 紫水晶    时间: 2009-11-26 22:50
带我们去玩玩就好了!
作者: 懂得珍惜    时间: 2009-11-27 12:03
头一次见哦,有时间去及及
作者: 勿望我    时间: 2009-11-29 10:41
之前有听加益的同学讲过,但就呒见。依家有得见了
作者: 科长    时间: 2010-4-28 12:29
我作为加益人都未曾听讲过和见过这些少数民族.真系好想见下
作者: 三民主义    时间: 2010-9-6 16:38
我想去及及距地原先住既地方,边个识路阿




欢迎光临 罗定义工 (http://www.wr0766.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