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义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公益企业广告
查看: 95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司母戊鼎的未解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 13:0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片中截图:坑口已经被日军人马团团围住 影片截图:司母戊鼎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字幕:1939年 河南 安阳   1939年正月,安阳的村民还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武官村的荒地里,一个神秘的黑影在忙碌着。对于他来说,这个夜晚注定不同寻常。   深夜的荒地里,只有探杆不断搓土的声音,探杆逐渐深入地下,突然,好像碰到了什么东西。他隐约意识到,这一次很可能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这一片荒地正是安阳的武官村。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如今已是八大古都之一。但是在1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直到20世纪初,安阳小屯村带字甲骨的出土,这里才闻名天下。甲骨文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文字,它的发现使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武官村位于洹河的北岸,小屯村位于洹河南岸。随着这一带大量甲骨和各种器物的出土,一个3000多年前的王朝—一殷商,逐渐浮现出来。骤然间这里成为了考古学家们和古董商人的搜宝之地。多年的考古挖掘和古董商的光顾,使得附近的村民,对墓葬的勘探都具有一定经验。1939年,当安阳被日军占领之后,村民们私自探宝、挖宝竟蔚然成风。   这一夜,武官村的荒地里,有人发现了什么东西,然而惊喜的探测人并没有立即挖掘,而是向村里跑去,他急切的要去找另外一个人——吴培文。   吴培文是武官村的村民,如今已是84岁的老人,而当年他只有18岁,已是家里的当家,吴家拥有武官村三分之一的土地。那一片荒地曾经是吴培文家的祖坟地。   采访吴培文(河南安阳武官村村民):蒋介石的那个政府往南京跑了,跑了以后,那老百姓,明在自己地里挖,暗着在别人地里偷,就成了风了。所以就定了一个土政策,那老百姓自己定了一个土政策,说不分地界,不管在任何人地里挖,有你地主一半。   东西是在吴家的地里发现的,按照当时村里定下的规矩,如果真的挖出了宝藏,那么吴培文就要拥有宝藏一半股份,他应该是宝藏最大的股东。   两个人仔细分析着,探杆是最为直接的线索。刃子卷了,说明碰到的东西肯定异常坚硬,深入地下12米,凭借经验,这个东西很可能是古人留下的。他们仔细查看,希望可以准确的推断出碰到的是什么?   采访吴培文:他说,不知道墩到啥了,把我的探杆墩给我顶坏了。我说咱俩研究研究,我说是不是石头?他说不是,如果墩到石头,一定要有白印,如果墩到铜,他说也不是,如果墩到铜器上边,有绿锈,我说不是就墩到金马身上了,他说如果要是金马呢,没印,铁呢,是黑印,他说啥都不是。   对于有着丰富探测经验的村民来说,这一次的推断却让他们感到异常疑惑。石头、铁器、铜器、都被排除了,探杆碰到的到底是什么?难道他们真的探到了一个从未遇到的东西?   两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喜悦之情。但是根据探宝人所说具体位置,吴培文的脸又沉了下来。这个地方正在他家的祖坟附近,这使得他感到非常为难。   (中央研究院考古队)   早在1927年,中央研究院考古队便开始在安阳进行考古研究,到1937年,共进行了10年共15次的考古挖掘活动。而当时他们已经发现,在吴家祖坟附近很可能有大型王陵存在。   但是由于日本入侵中国,1937年6月,安阳马上就要沦陷。考古队必须立即撤走。临走前考古队负责人要求吴培文把祖坟平掉。以免给日军留下任何可以寻找陵墓的标志。为了保护古人的陵墓,也为了使自家祖坟免遭日军挖掘的厄运。吴培文终于平掉了祖坟。4个月后,安阳彻底沦陷。   (挖掘祖坟)   事隔两年,如今祖坟具体位置,连吴培文自己也无法确定。然而此刻,他们探测到的东西就在这一片区域。如果挖下去,很有可能真的会亲手挖到祖坟。吴培文陷入了矛盾之中。   吴家祖上是世代中医,他虽然没有继承医术,但是却继承了100多亩土地。日子过得十分富裕,为了挖宝要破坏祖坟,他总是难以决定。但是如果自己不挖掘,祖坟是否就能够保住?   此时日本入侵中国已有2年多,安阳的飞机场已被日军占领。距离武官村不到1公里,是日军的军事重地。驻军,对这里的一切都紧密监视着。任何风吹草动日本人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掠夺中国的古董也是日军重要任务之一。   (采访:刘志伟)   日本对于中国的古玩中国的国宝,他们这种兴趣是由来已久,尤其是20世纪初,这个甲骨文发现,以至于后来的大量青铜器的传世以后呢,他们这种欲望呢就越来越强,开始呢就是通过倒买倒卖这种手段,后来呢就想直接来掠夺来霸占,这个终于在二战的时候达到了高峰。   从安阳发现甲骨文开始,日本古董商人就蜂拥而至。1911年,当刚刚开始从事甲古研究的中国学者来到安阳收集甲古的时候,这里的村民竟然把他当成日本人。日本拥有甲古12443片,是国外12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甲古收藏最多的一个。侵华战争暴发之后,日本考古学者,从原来的学术考察变成了直接的公开掠夺,开始在中国直接进行考古挖掘,甚至军队也直接参与。   这一次,村民们已经探测出了东西的具体位置,如果自己不挖掘,日本人会不会得到这个消息呢?   (采访:刘志伟)   陷落以后呢,日本在安阳就推行那种保甲制度,当时的安阳叫安阳县,那么安阳县就分了10个区,105个保,1200多个甲,他们推行那个保甲连坐制度,就是要求家家户户给他们贡献,尤其在小屯武官村这一带,就是要求给他们献宝。   日军对于收集中国古玩的策略是软硬兼施,这样难保消息不会走漏。经过二人商议,吴培文终于决定尽快挖掘。   (第一次挖掘)   深夜,吴培文找来了七八个兄弟,带着工具朝坟地走去。谁也不知道他们将会挖到什么,每一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各种期待。然而此时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一次原以为普通的挖宝行为却引来了日后无数的麻烦。   (采访:吴培文)   因为那时候离日本人太近了,飞机场3里地就有日本人,黑田,我们村里还都占着连保,保护飞机场,他要知道咋办,所以夜里,夜里开挖。   村民们很快就找到了当初探杆探下去的地方,挖掘工作立刻开始。一切都进行得似乎异常顺利。   (采访:吴培文)   夜里开挖,挖了有不到2尺宽,不到1米半长,结果下去,越得挖,越得挖,下边12米多,13米就是水,那时候水脉浅,13米就是水,   按照常规经验,五个小时后,村民们开好了一个二尺来宽,七尺长的坑。他们急切的想看到,这一次到底发掘了什么,真的象他们分析的那样是金银宝藏吗?然而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似乎什么也没有看到。   吴培文只身来到坑底下,拨开泥土,他看到一截圆柱形器物,继续清理上面的泥土,露出了精美的文饰。这一截圆柱形器物到底是什么呢?经验丰富的村民,一时间也无法判断出来。它还深深的镶嵌在泥土之中,根本无法移动。这难道仅仅是器物的一个局部吗? 村民们似乎隐约感觉到,他们挖到了比金银更加值钱的宝物。   此时已经传来了村里的鸡叫声,天就快要亮了。是否继续挖掘?他们陷入了激烈的讨论当中。如果天亮之前不把东西挖出来,就很可能会被日军发现。终于他们还是决定要将坑填回去。   (采访:吴培文)   你不平上,你叫别人发现了,告给日本人说咋办,原封把那所有土又平上,第二天夜里挖吧。   2尺宽,7尺长的坑,都没有看到器物的全貌,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中央研究院考古队,在这里进行了10年的考古挖掘,出土的各种器物,村民们几乎都见过,但是如此巨大的器物又会是什么呢?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   如果这个器物真的像推测的这么大,那么它的重量也一定是大的惊人,又如何把它从十几米的深坑中拉上来呢?这无疑又要增加人手,日本人随时可能得到消息。如何迅速结束行动,如何躲过日军耳目?种种问题在吴培文的脑海中思考着。   (第二次挖掘)   吴培文在焦急中等待天黑,这一天似乎比往常更加漫长。黑幕终于笼罩了大地。第二天夜里,为了加快行动,他找来了四十几个人,而这一夜时间对于他们来讲并不宽余。大家加快了动作,一个更大的坑被挖了出来,坑上又架起了辘轳,土被一筐筐吊上来,五六个小时过去了,坑一点点深了下去,宝物即将露出全貌。   吴培文再次轻轻的拨开了泥土,露出更加精美的纹饰。   一个巨大的青铜器终于露出了全貌。吴培文惊呆了,这是一个巨大的青铜方鼎,它倾斜着挤靠在泥土之中。   吴培文还沉浸在惊喜之中,映入眼帘的景象却使他更加目瞪口呆!坑口已经被大队人马团团围住了!难道日军真的来抢夺了吗? 片中截图:坑口已经被日军人马团团围住   (采访:吴培文)   (声音前置)那咱会问你,咱敢问你,反正我只知道他的单位名称,宪兵队,皇协军, 铁道警备队,反正四五个组织,不是一个组织。   所有这些人都是得到消息而来的,他们是自愿来帮忙的,都希望可以占有宝物的一份股份。整整两排人,在五十米以外全都部哨站岗。村民们用辘轳和滑轮使劲往上拉,他们逐渐看清了这个巨大的青铜鼎,把它称之为大炉。   (采访:吴培文)   第二天夜里又挖了一夜,弄不动,这么粗那绳都弄断了,鸡也叫唤了,也没有弄上来,弄了有2米多高,又平了。   吴培文终于明白,当初探杆上没有留下绿锈,正是因为这个青铜器物太过巨大,绿锈没有腐蚀的那么深。   这个巨大青铜鼎的发现,令村民们兴奋不已,这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这一天白天,吴培文忙碌不堪,他要准备更多的能够将巨鼎拉出来的工具。他们从城里买来了打井用的大麻绳,同时,准备了几匹牲口。日本人耳目众多,这已经是挖掘的第三天了,知道消息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一晚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否则,消息一定会泄漏出去,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谁也不知道,他们能否在这一晚,把千斤巨鼎从十几米深的泥土里拉出来?吴培文必须要设计一个巧妙的挖掘方法。   (第三夜)   (采访 吴培文 河南安阳武官村村民)   它在里面楞着呢,它不是在里边坐着呢,4条腿朝下,坐得好好的,在里边楞着呢,口冲东北,脚蹬西南,那个右耳朵呢在上边,支楞着躺着,往上弄的时候,就是一个绳系住耳朵,一个绳系住腿,你想那辘轳头能吃住它那么重,它是减轻它的力量,是这样,搁这边填土,填了土以后,再提耳朵,搁这边填土,耳朵填满了再撤这腿。   就这样村民们一点一点把大鼎从十几米的深坑中拉了出来。   如此巨大和沉重的鼎他们头一次见到。此刻,谁也不知道,这个巨鼎就是迄今为止发掘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   但是他们仔细一看,大鼎只有一只鼎耳。村民们在周围四处寻找,结果都一无所获。   (采访 吴培文 河南安阳武官村村民)   往上一沥水,没有那个耳朵,下边没有耳朵,少一个耳朵,说如果要有这个耳朵你看看多好,如果要能卖上钱,那可能就都成了地主了,这四十几个人都成了地主了。   虽然少了一只鼎耳,但是村民们仍旧欣喜万分。用了三匹骡子才把它拉到了吴培文家院子里。为了保密,吴培文没敢多看上几眼,就匆匆把这个国宝藏到了院子的垃圾坑里。剩下的事情就是要尽快找到买家。   青铜鼎是皇家礼器,巨大的鼎更是国之重器。中国人向来对鼎有一种崇拜意识。村民们似乎冥冥之中也感觉到了,这个鼎意义非凡,它比普通古董更大更珍贵,他们激动不已,期待着这笔巨大财富的到来。   (采访:吴培文 河南安阳武官村村民)   自出了这个鼎,就都不干活了。天天坐着,不干活了,这四十几个人,地也不种了,不干活了,说如果要卖了,就能再要10亩地,再要20亩,我说那光知道想呢,要地是可以,卖了现洋,那时候80块钱一亩地,卖谁呢,都知道要地,谁买?地就这么一些,别妄想的来。   (神秘来客)   吴培文欣喜之余,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始终挥之不去。很快,家里的客人就络绎不绝。挖到宝贝的消息,还是迅速在村里散布开了。亲戚、朋友、乡亲全都来询问,吴培文却闭口不答。   然而他预想不到的是,自己只字未提,消息还是泄漏了出去,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更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数天后一个黄昏,武官村来一位神秘的访客。

U68P2T1D736183F13DT20051010142556.jpg (15 KB, 下载次数: 13)

U68P2T1D736183F13DT20051010142556.jpg

U68P2DT20051010143602.jpg (28 KB, 下载次数: 12)

U68P2DT20051010143602.jpg
在时间的急流中,我只是一粒尘埃,只希望能落到我自己的位置上,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但是站在星空下,看浩瀚的宇宙,想象那可怕的数量级,一生不过是朝露,站在殡仪馆,死后万事成空,我又何必在意此生?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13:10:00 | 只看该作者
片中截图:吴培文将巨鼎埋在自家院子里 1939年,是个动荡的年代,日本入侵中国,国家岌岌可危。然而,就在此时,安阳村民的一次偶然探宝使惊世巨鼎重现于世。   作为巨鼎的挖掘人吴培文来讲,得到国宝不知是喜是忧。吴培文将巨鼎埋在自家院子里,整日惴惴不安。因为他知道,消息已经走露。   肖寅卿,当时中国最大的古玩客之一,黄昏时分,他从北京专程赶到了安阳。目的只为一个,亲眼目睹这个惊世巨宝。   (采访:吴培文)   来的时候,坐着专车 带了护兵 带着秘书 阔得了 那家伙,来了他非看不行 看 这股东说了 叫他看不叫他看 他这样从北京来 非看不行 说看看也罢 他也不要 他买不起 那你总得让你看看 就这样 刨出来让他看了看   夜里,肖寅卿来到了吴培文家,伴着朦胧的月色,埋藏大鼎的院子被再次挖开。见到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青铜大方鼎,肖寅卿默不作声。   村民们确信,这个带有铭文的大鼎,对于当时中国最大的古玩客来说,也一定是头次见到。他们期待着,肖寅卿的答复,希望这一次可以找到真正的买家。   (采访:吴培文)   叫他看了看 他光摇头 光摇头伸舌头 不说话 说肖先生莫非买不起吗 他笑 劝将不如激将 激他呢 他笑 一个 十个我都买起了   肖寅卿的回答让村民们兴奋不已,然而他们更加关注的是,眼前的这个旁然大物到底值多少钱?   (采访:吴培文)   说你买得起,你买得起给多少钱 你要给一万二万 可不是你买得起 你给多少钱 他考虑有三四分钟 才比了2个手指 这股东问 你比那2个指头是啥 2千 俺可要现洋啊 俺可不要纸币 说行 就要现洋 说多少 20万   20万大洋粗略相当于现在2000万人民币。这个价钱对于村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此时他们似乎才刚刚意识到,摆在眼前的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然而肖寅卿接下来的要求却让他们更加惊讶。   (采访:吴培文)   就是我得要求一个条件,要求粉碎。粉碎?什么条件?就是我要粉碎,你要不要?"怎么砸法呢?粉碎你要是不要,把俺也坑了。不干不干。   如此精美的大方鼎,竟然要求把它粉碎,这是肖寅卿答应收购的唯一条件。这个大鼎少说也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竟然要支解,村民们再次犹豫了。   (采访:吴培文)   咋叫粉碎 用钢锯条 给我锯成10块 4条腿 4块 4块梆 一个底 一个耳朵 整10块 我分块装箱 我就付款   提出粉碎的要求之后,肖寅卿立即离开了安阳。难的完整保留下来的千年巨鼎,却要在古董商要求下被毁于一旦,这使村民们也似乎难以理解。   (采访:吴培文)   如果 不粉碎 不分开 不解剖 我不要 我没法弄 我弄不到车站日本人就给我抢走了 那说得一点也不假 你要弄到车站叫日本人看见了 他敢惹日本人 他也不敢   连肖寅卿这样的大资本家,都对日本人估计三分。何况村民要把大鼎继续保存下来,危机近在眼前。吴培文犹豫了,消息的传播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如果日本人得到消息,非但得不到钱,也许连命也将不保!此时这个聚宝盆又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只有赶快脱手才是最安全、稳妥的办法。村民们开始了粉碎大鼎计划。   (采访:吴培文)   七嘴八舌的 都想发财 都想要地 说咱买钢锯锯吧 我也抵抗不住了 我说随你的便 买2打1打12条 买2打钢锯条   村民们认为用钢锯锯铜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令他们惊讶的是,数千年前所铸铜鼎竟然如此坚硬。   (采访:吴培文)   结果锯 毁了七八条 锯条 唧咕 唧咕 唧咕 就是锯不动 搞上油也不行 搞上水 还不行 锯不动说算了   几个小时过去了,鼎腿非但没有锯开,连钢锯也磨光了,三打钢锯差不多就剩了五、六根,鼎腿只锯了1公分。   (片花)   锯条失败之后,面对20万大洋的诱惑,村民们并不甘心。给得起如此价钱的,当时的中国来说,恐怕也只有肖寅卿一人,这样的买家实在再难寻找。村民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轻易放弃。他们找来了巨大的铁捶。   砸鼎的声音犹如撞钟一般,几乎传遍了整个安阳,然而,更令他们异常震惊的是司母戊鼎却安然无恙。   村民们的砸鼎计划很难再进行下去,可是不能粉碎大鼎,又能把它藏到那里去呢?他们再次陷入困惑之中,希望可以找到一个稳妥的方法。   (采访:吴培文)   这股东人说了 咱要如果锯不动 弄不开 也卖不掉 日本人要再来搜咋办 说 咱把个耳朵砸掉 把左耳朵再砸掉 如果搜走了 搜着了 咱还捞着耳朵 如果搜不走 那有办法重焊到上 就这样使那大油锤 砸   砸了50多锤之后,鼎耳终于掉了下来。此时的大鼎,已经连最后一只鼎耳也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鼎身。   村民们通知肖寅卿,由于大鼎无法粉碎,不能安全运到北京,肖寅卿也只能放弃收购。   砸下来的一只鼎耳被藏到了邻居家里的空炕下面。而大鼎则被埋在了吴培文家的西屋马棚里。鼎耳和鼎身分开埋藏,就算日本人可以搜到一处,也未必能够找到另外一部分。此时村民们的发财梦似乎已经破灭,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一定不能让日本人把东西搜走。   (采访:吴培文)   第一次 简单的在屋里搜了搜 走了 第二次可不得了 第二次来过有二三百个人 架着3挺机枪 刺刀 枪上刺刀 把武官街整个包了   日本人、铁道警备队,皇协军,几乎全部到齐,吴培文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大祸临头。   (采访:吴培文)   可是这时候我还在家不知道 别人给我送的信 说培文快跑吧 日本人把武官这一包 包围了以后并且再把你抓住 把你抓住 他要吊打非刑 跟你要大炉咋办   屋内空无一人,吴培文已经逃走。但是日军并没有去追捕吴培文,而是直接奔向西屋马棚。   此刻的大鼎就埋在日军脚底下。他们一定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搜索的范围距离大鼎越来越近。   然而,就在日军快要发现的时候,突然间,日军又冲进了隔壁的西院马棚,顷刻之间,西院马棚被搜查得狼狈不堪,院子被彻底的挖开了,而此时,真正的大鼎就埋藏在只有几米之遥的隔壁马棚。此次的搜捕再次落空。   (采访:吴培文)   回去了我一问 在西院马棚刨了一个坑 没有在这儿来西屋马棚刨 我说万幸万幸 天助我也   吴培文躲过了日军搜捕,大鼎也在日军眼皮底下再次逃过一劫,但是这一次吴培文更加感觉到危险迫在眉睫。此次逃脱纯属侥幸,然而让他疑惑不解的是日军搜查为何如此准确?   结果你猜咋着 那西院里也有一个马棚 西院里是东屋马棚 这俩马棚是对接的 他不在这个院马棚 他在搁西院马棚翻弄了 这是那汉奸汇报他听错了 你分析吧 肯定是西屋马棚 他听成西院马棚 就这样 一想就觉得他走了以后不安全   吴培文始终不放心。既然日本人得到消息,就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三番四次的搜查,早晚会被搜到。如何能够真正彻底拜托日本的搜查呢?   他不搜点东西他心不忿 给他摆个假现场 20块现洋 那也是我掏的 买了一个痰盂 就是这么大 有这么高 也俩耳朵 可是三条腿 你懂得 卖古器的你懂得 专家说 那痰盂上面一没有花 二没有条纹 啥也没有 卖没人要 不值钱 跟咱要20块   他从别人那里购买了一个廉价的小鼎,日本人就算得知出土宝物的消息也未必清楚到底是什么,吴培文把这个不值钱的鼎藏到了家里的空炕下面,一切准备就绪,他希望这一次可以彻底蒙骗过日军。虽然发财梦想已经破灭了,但是就算换不成大洋,他们也决不能让日本人把这个国宝抢夺走。   (采访:吴培文)   就这样后来又来了 又来了 一搜 搜着了 他高兴着呢 他高兴得不得了 他认为那就是 这样走了   也许日本人真的发现了,这只是一个骗局,几天之后,日军果然又来了。   (采访:吴培文)   我跑吧 出后门 前后通街 我那房子九门相照 出后门 也有岗 出前门 也有岗 这咋办呢 那时候我也有手枪 拿手枪跟腰里一别 只有拼个你死我活   (采访:吴培文)   真不叫我走 我一枪打翻你 我也要跑   抱着拼死一搏的信念,吴培文跑出了村子。此时日军已经搜到了吴培文家。   吴培文顺利的躲过了几处岗哨,眼看就可以逃出村子了,正当他感到万分庆幸之时,突然他被背后的日本兵拦住。   (采访:吴培文)   你什么的干活 叫住我 来来地 叫我到他跟前 我镇静了镇静 我一想这日本人 这年纪大一点的都识中国字 凡是30岁以上的 都认识中国字 还一样地讲 我使用砖头搁地上写 我说家有病人 请医生 一说这 他懂 他一看 他懂 开路 叫我走了   骗过了日本兵之后,吴培文一直朝武官村外跑去,他顾不得看日本兵是否追来,一口气跑出了好几里地, 直到自己筋疲力尽。   就跑到钢厂那儿小煤堆 那儿河湾里 那沙子坑 往里面一躺 哎呀 我说这算没有叫他捉住   然而就在此时,就在吴培文以为可以顺利逃脱的时候,日军还是追了过来。眼看就要逼近吴培文,而他却别无选择,只能等待着。眼看着敌人逐渐逼近。突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采访:吴培文)   我向来长这么大 不迷信 啥神我都不信 啥鬼我也不信 就那次叫我迷信了 那一天晴天 连一点风都没有 一点半 从西北 一股黑风来 那风有多大 有十二 三级 把安阳市所有 那生意吊牌都刮掉了 把那个线杆都刮歪了 这么粗的树都拧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 就像咱俩对脸 我都看不见你的脸 那黑风迷眼大风 你说那怪不怪 他吹了集合号 他这才走了   一场从未有过的黑风,拯救了吴培文的性命。当他再次侥幸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日军拿走了他家里墙上的照片。日本人并没有善罢甘休,肯定会通缉他。年仅18岁的吴培文不敢在家里久留,只好背井离乡,开始了自己长达10年的逃亡生活。   字幕:1947年,司母戊鼎送往南京 作为蒋介石六十寿辰礼物,。   1959年从南京博物院运往北京,现藏国家博物馆内   巨鼎重现于世,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人们再次开始关注司母戊鼎的时候,却发现了3000多年前,更加不可想象的事情,更多的未知疑团,期待着人们的解答。

U68P2T1D736184F13DT20051010143914.jpg (26 KB, 下载次数: 11)

U68P2T1D736184F13DT20051010143914.jpg
在时间的急流中,我只是一粒尘埃,只希望能落到我自己的位置上,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但是站在星空下,看浩瀚的宇宙,想象那可怕的数量级,一生不过是朝露,站在殡仪馆,死后万事成空,我又何必在意此生?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13:13:05 | 只看该作者
片中截图:司母戊鼎是哪一位商王的杰作呢 1939年,安阳武官村村民的一次偶然探宝,挖掘出了举世闻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村民吴培文藏起了大鼎,为了躲避日本人的搜查,在外逃亡了10年,直到1949年,他才安心地回到了安阳,回到武官村。   如今,已经84岁的老人 仍然居住在当年的祖屋中,依旧守候着那个曾经埋藏了巨鼎8年的院子。   如今司母戊鼎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经过清理和秤重,它的准确重量是832.84公斤,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比出土于安徽寿县的第二大鼎,重了将近1000斤。第二大鼎,是2400多年前春秋时期楚国鼎。那么司母戊鼎又是什么年代的器物呢?考证它的年代应该从出土的地理位置着手。   安阳处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核心地带,一条洹河横贯东西。武官村位于洹水河北岸,这里曾经发现了大量的巨型墓葬,是晚商的王陵区,司母戊鼎正是在这里出土。   唐际根是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博士,现任安阳考古工作站站长,他在安阳工作了10年。对这里地层相当了解,司母戊鼎的研究工作首先从出土的地层开始。   (采访:唐际根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安阳考古站站长)   一般情况下,考古,要是判断一个器物的年代,主要是通过它的地层关系。然后呢,在底层关系的基础上呢,再去看它的器物的组合,这个组合关系,那么司母戊鼎它这两个关系都不具备。   60多年前,武官村村民一个偶然机会使司母戊鼎重现于世,当时即没有其他器物一同出土,也没有发现墓葬,这给今天的考古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殷墟有2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8代12位商王。专家们把殷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每一时期的器物,在造型上都有大致的分期特征。那么这个精美而庞大的青铜方鼎,又是哪一位商王的杰作呢?   根据考古的一般经验,判断器物的年代,可以从器物形制着手。   杜金鹏,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多年,对殷墟器物的分期特征及其熟悉。   (采访:杜金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   这个每一个时期的鼎,它都有不同的造型,比方说我们举一个方鼎来讲,那么这个越早的方鼎,它腹部就越深,腿呢,它也就细长,或者叫细高,那么然后越晚呢,这个腹部就越变得浅一些,腿呢就变得粗短一些。   根据鼎腿与鼎腹的比例关系,专家们判断,司母戊鼎应该是比较接近殷墟二期的器物特征。但这个答案还很模糊,无法确定是哪一位商王。   既然器形上无法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专家们只能把研究重点放在了铭文上。司母戊鼎名字的来源,是因为鼎腹内,三个清晰的铭文。经过70多年对甲骨文的研究,考古学者们已经可以十分确定,这三个字,正是“司母戊”。   (采访:唐际根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安阳考古站站长)   所谓司,是祭祀,母是母亲,戊呢,是个人名,是个称谓,那么到底谁是“戊”,这个“戊”是谁,这个我们通过查这个甲骨文,发现甲骨文里提到过好几个戊。   这个巨鼎的铸造竟然是为了祭祀一位女性。晚商时期,可以想象,铸造这个巨鼎在当时来说必定是一个举国上下的浩大工程。那么这个母亲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这个巨鼎又是哪一位商王铸造而成的呢?   商人的人名以天干地支为自己的称号,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发现使用相同称号的人。甲骨文中提到过,配偶为“戊”的,共有4位商王。他们分别是大tai丁、武丁、祖甲、武乙王。大丁的时代,不在殷墟的12位商王之内,而武乙王属于殷墟三期,司母戊鼎与这个时期的器物外形不吻合,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武丁和祖甲王了。   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姚青芳,正在对司母戊鼎进行维护和检测研究,他希望可以对其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或许可以给大鼎确定年代和主人身份提供有力的帮助。   (采访:姚青芳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科技保护中心 副主任)   不同年代的青铜器呢,我们把它的成份做出来,大量的数据集中起来我们进行分析,分析以后呢我们会初步推算出它这个成份随着年代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在鉴定未知的青铜器的时候,我们把未知的样品,做这种成份的检测以后,我可以跟这个考古样品做对照,那符合哪段儿呢,我可以认定它基本上是符合这一段的,但是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这只是一种参考数据,但是很有用的。   不同时代的青铜器合金配比不同,找到确定的样本,对比其各种金属含量,只要合金配比接近,就可以确定器物的年代。合金配比的曲线图出来了,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要寻找到可以做参考的样本。   (片花:)   商王朝,虽然遗留下了大量墓葬,但是被历朝历代盗墓者光顾得几乎一无所有。尤其是王室大墓。几乎都无法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此时,姚青芳突然想起了一个没有被盗过的墓葬,妇好墓。   妇好墓是未曾被盗过墓葬中规格最高的一个。也正是因此她的身份才被确定无疑。这其中出土的青铜器一共重达1.6吨。两个方鼎都有100多公斤,其中一个名为“司母辛鼎”。   姚青芳把司母辛鼎合金配比与司母戊鼎做对比,他发现,两个合金配比情况及其相似,那么司母戊鼎就很可能是与妇好同时代生产的器物。而史书上和甲骨文都记载着,“妇好”正是武丁的王后。这样几乎所有的研究证据都倾向于,司母戊的“戊”应该就是武丁王的另外一个王后“戊”。   同为武丁王的王后,但是司母戊鼎的体积几乎是司母辛鼎的2倍,重量是它的6倍。如此巨大的差别到底说明了什么?   (照片对比)   字幕:司母戊鼎 重832.84公斤   司母辛鼎 重128公斤   甲古文中关于武丁之妻“戊”的记载几乎微乎其微。然而关于妇好的记载却让人极为震惊。妇好,主持祭祀、打猎、带兵打仗,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赫赫有名的女将军,如此非同凡响的王后,墓中的鼎也不过是100多公斤,那么这个千斤巨鼎的主人又会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寻找墓葬成为继续揭开迷题的重要途径。经过了多方的探寻和推测,终于考古人员在当年大鼎出土的下方发现了墓葬。   (采访:唐际根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安阳考古站站长)   当年出土司母戊鼎的这个地方,经过钻探呢,发现这个地方确实有个墓葬,而且很大,是个带一条墓道的大墓,因此我们决定挖掘,把这个墓挖出来,当时我们就希望,像这么大一个墓,通常是盗不干净的,虽然我们知道它被盗过,钻探的时候就发现它被盗了,但是我们想呢,可能会留点什么,   墓道中有一堆人头骨。考古队员们期待着,墓葬之中可能有更加珍贵的信息。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这里除了几把木质锹以外,几乎一无所有。专家们只能根据推测把一个仿制的司母戊鼎摆放在墓中。我们对王后“戊”没有更多的了解,有的只是这个巨大的甲字型大墓。   (采访:唐际根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安阳考古站站长)   若干个考古学家,在不同的时期,专门统计过,就是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的,墓葬的因素,主要有什么,他统计全世界的,几百个民族,结果统计的结果是,最能反应墓主人社会等级的,社会身份,就是墓葬的形制。   这个巨大甲字形墓葬到底说明了什么?王陵区中共有大墓11座,据专家们推测,这些大墓很可能都是商王的墓葬。“戊”的墓葬规格是仅次于商王的。而武丁的另一位王后——女将军妇好,她的墓葬并没有进入王陵区。为什么王后“戊”可以埋葬在王陵区里?   在12位商王中,每一位商王通常都有十几个妻子,为什么仅仅有武丁的王后“戊”,墓葬有如此高的规格呢?种种疑惑只能期待着考古学家们继续研究。   320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能够知道的就是,武丁王的儿子,商王祖庚或是祖甲铸造了这个惊世巨鼎。为的就是祭祀母亲“戊”。   鼎上的铭文成为今天我们触摸远古时代的重要线索,但是在3200多年前的商朝,铭文的作用却是祭祀者与被祭祀者沟通的媒介。   祭祀的时候,祭祀者把铭文和纹饰完整的一面朝向祭祀的牌位,把器物的背面对着自己。这种纹饰大多为饕餮纹,它是阴间和阳界沟通的使者,也有专家认为,这种狰狞的饕餮就是早期的龙,是龙的一种变体。在烟雾缭绕之中,龙会把祭祀的信息带到天上。   (纹释错位)   但是就在此时,姚青芳突然有了一个异常的发现。司母戊鼎的东侧壁,纹饰粗糙,有点地方还可以看出错位的痕迹,四条鼎腿下半部分厚度都出现了异常。这种现象让姚青芳疑惑不解。此时南京博物院正在进行泥范法复制司母戊鼎试验,姚青芳希望可以通过试验来进一步研究。   负责此次试验的是南京博物院技术部主任王金潮和天津铸造长的罗宝琪。此次试验考古研究,是完全模仿商人的制作方法来重新铸造司母戊鼎。   为了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制作泥范用的土壤是从殷墟购买来的。泥范是用泥制成坯后焙烧成的,所以泥范也可叫陶范。首先专家们要制作出有花纹的泥范。   但是试验很快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使用商代生产工具,竟然在泥范上无法形成清晰的花纹。   每当印有花纹的模板从泥范上取来下,泥范上的花纹就模糊了。今天的生产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谓轻而易举,但是3200多年前的古人又是何如做到的呢?   罗宝琪不断调整泥中的含水量。   泥范上花纹的确是清晰了很多,他们迫不及待的开始铸造试验,但是铸造出来的铜镜,结果很不理想,花纹几乎无法分辨。   (采访:罗宝琪 天津市铸造学会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 主任)   现在的脱模材料多得是,可是商代呢我们要考虑它当时只有谷物,还有面粉,还有各种就是说物理粉末,经过研究以后呢,那么我们采用了用木炭粉,因为木炭粉在商代随处可见,只要要燃烧就很容易形成木炭。   模板上,铺上了一层细细的木碳粉,花纹终于清楚的呈现出来,不断的往上拓印,花纹越来越清晰。   这一次,罗宝琪开始着手一个四分一大小的方鼎试验。   小鼎上花纹终于成功了,由于试验选用的花纹模板比大鼎上的花纹还要精细,所以罗宝琪有理由相信,在以后大鼎上的试验也一定会成功。   正当他沉浸在试验成功喜悦中时,他注意到,在小鼎的中间部分出现了一个不小的楞。楞的出现是泥范破裂铜水渗入的结果。那么司母戊鼎上花纹的错位,就很可能是当时铸造时泥范发生破裂形成的。可是如果泥范破裂,花纹因该残缺,难道古人在发生意外之后又及时采取了补救的措施吗?   为了证明这种推测,姚青芳对司母戊鼎进行一次X射线探伤。X光可以形成物体的透视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大鼎内部密度并不均匀,东侧壁,发现花纹粗糙的地方,厚薄差异较大。四条鼎腿底部相对较厚,竟然无法形成清晰的透视照片。   姚青芳越来越坚信自己的推测,整个大鼎鼎身部分很可能在铸造时发生了泄漏。对于这个推论姚青芳需要更加充分的证据,他立刻开始着手做金相显微组织观察试验。   在金相显微镜下,姚青芳清楚的看到了2种不同的组织结构。   (采访姚青芳)   实际观察结果我们发现,它的大块鼎身这一侧,它那个样品显示的是等轴晶组织,所谓等轴晶组织呢一般是因为在退火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组织,而小块的三角区,它的组织形貌呢是一种树枝晶组织,这个树枝晶组织通常是由铸造以后形成的这个组织形貌,我们铸态组织大多是树枝晶组织。它的显微形貌呢很像我们那个树枝的生长方向。   (金相照片)   两种不同的金相组织结构,证明大鼎并不是一次浇铸完成的,在第一次浇铸时,由于泥范体积太大,铜液冲刷过于猛烈,在鼎的东侧壁,内部带有花纹的泥范,发生了破裂,铜液渗入泥范,所以预计的铜液没有把整个泥范浇满,使4条鼎腿短了一截。接铸的部分使鼎腿的厚度变厚了。   如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古人一次并不完美的作品,或许也仅仅是一次大胆的试验尝试,毕竟在这3000多年的时间里,发现1600多斤的大鼎仅此一个,甚至连超过千斤的鼎都没有。或许这样的工程对于工具简陋的商人来说,还是太过艰难。   2003年,考古工作站,在安阳再次发现了1.68米直径的圆鼎铸鼎遗址。按照这个直径的比例,我们可以想象铸成的大鼎,体积和重量都一定会远远超过司母戊鼎。这说明商代曾经有过更大的巨鼎问世。   司母戊鼎的铸造虽然留下了很多遗憾,但是对于商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一次偶然的失误,他们的铸造技术和社会生产水平远远的超出了专家们的想象。   3200多年前的殷商留给我们的是种种的猜测和设想,那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在仅有铜器和石器的年代,古人又是如何创造辉煌的?   司母戊鼎留给人们的是更多的未解之谜。

U68P2T1D736185F13DT20051010144415.jpg (15 KB, 下载次数: 12)

U68P2T1D736185F13DT20051010144415.jpg
在时间的急流中,我只是一粒尘埃,只希望能落到我自己的位置上,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但是站在星空下,看浩瀚的宇宙,想象那可怕的数量级,一生不过是朝露,站在殡仪馆,死后万事成空,我又何必在意此生?

7

主题

281

帖子

281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1
QQ
4#
发表于 2006-5-3 19:54:44 | 只看该作者
司母戊鼎未解之谜真不少.
有爱心,多开心.

185

主题

1323

帖子

1328

积分

五星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328
5#
发表于 2006-5-5 18:52:18 | 只看该作者
司母戊鼎有空能看看好,可能是我祖传之物
缘来时惜缘,缘去时随缘.缘生缘灭依然是一片箐箐的蓝天

433

主题

9871

帖子

9898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2

积分
9898
6#
发表于 2006-5-6 17:43:1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罗定义工网 ( 粤ICP备18082131号 ) |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3号

 

GMT+8, 2024-6-4 04:57 , Processed in 0.202997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