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义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公益企业广告
查看: 700|回复: 0

转自搜狐

[复制链接]

313

主题

105

回帖

418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8
发表于 2006-11-13 21: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搜狐
11月3日- 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请来了非洲53个国家里的四十多个首脑,这在国际外交史上都是不多见的一幕。如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非洲领导人时所说,“这是中非关系史上的一次创举”。而就在此前的10月30日,中国在广西南宁成功地举行了“中国─东盟峰会”,东盟成员国的10个首脑全部到会,开创了东盟首脑集体访华的先例。

一周内六十国政要访华

“非洲被搬到北京来了”,“中国变大了”,“一周内60国政要访中国”,翻开连日来的报纸,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当惊中国殊”。而不乏有媒体再一次戴上“中国威胁论”的“有色眼镜”,开始猜测中国外交的目的,更有媒体甚至用上了“新殖民主义”的字眼。其实,细读中国近来的外交举措,并没有太多神秘与转向的地方,其指导思想与外交原则都是在原有的道路上“按部就班”的发展。

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当时就有人预测,“和谐世界”的理论贡献,不亚于当初中国领导人提出“三个世界”的构想。短短1年来,倡导并致力于建立“和谐世界”的中国,已经在世人面前展现了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中国外交的成就和魅力,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而“60国政要访中国”的外交壮举,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中国接连举办“中国─东盟”与中非峰会,也正是要按照和谐世界的努力目标,担负起与中国地位相适应的责任。

“和谐世界”的国际构想,虽然还谈不上具有世界结构性、框架性的思路,但这样一个基本的国际关系原则,却强有力地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真实心声,顺应了国际政治的“时”与“势”。世界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脚步,新的问题、老的争端一起表现了出来,贫富分化加剧、南北问题突出、恐怖主义盛行……在这样一个国际背景下,西方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军事强势地位,强行推广“民主”理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相反,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交织,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威胁力量。

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担负起中国的国际责任的大国,当然不能一厢情愿、一意孤行地推行自己的外交理念,而是要通过多边接触、多边会谈,寻找共同点,完善这个将影响世界未来的理念。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发展经济,改善国民生活,通过合作来实现“多赢”。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经济日益崛起的中国,愿意为世界和谐搭建更多的平等协商的平台,必然要受到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在国际上没有显赫力量的亚非国家的欢迎。

不损害第三国利益

国际作用加强了,国际影响扩大了,传统的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相对应地遇到了竞争。打破了“西方主导”的所谓“规则”,自然就有人会琢磨: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什么?会不会对他国形成威胁?

经济学上有一个“帕雷托”递进的说法,是说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某些人的收益更大。这样一个概念作为一个原则,正在被运用的中国的外交事务当中。中国是希望“在不损害第三国利益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双边合作、双边对话实现各国利益最大化”。

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以双方经济、文化等的合作为目标,并没有任何军事性质的联盟。中国是在不损害当前国际秩序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这个国际秩序也为中国的发展预留了相当广阔的空间。

其实,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地位、传统的外交原则以及当前的国际舆论压力都表明,中国不可能推行损害他国利益的外交政策。只有在“帕雷托”推进的原则下,中国的外交才能实现“有所作为”。看中国外交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建立在寻求和谐、寻求共赢的基础之上,用外交部一再声明的说法,“不损害第三国利益”。中国崛起撬动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传统板块,为世界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对于这种“帕雷托”推进原则的遵守,正是中国“和平崛起”、不断扩大合作的背景动力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罗定义工网 ( 粤ICP备18082131号

GMT+8, 2025-9-10 10:16 , Processed in 0.05688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