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义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公益企业广告
查看: 8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酒——让外国客人闻风丧胆的中国武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7 12:2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酒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筷子一样重要。 “喏,你们瞧着,就像这个。”一名圆脸男子一脸严肃地说,他手里举着的大杯子反射着光芒。迄今一直嘈杂的酒席谈话渐渐平息,十几名围桌而坐的客人都全神贯注地看着讲话者。 我们正在参加的是为一个中印联合医疗队举行的宴会,地点是在中国北方某省份的一个县,上述讲话者是该省的一位知名医生。对于在座的印度医生来说,这还是他们头一次体验中国当代文化中跟筷子一样重要的部分:白酒宴。 不过,作为一名记者,我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想到过去与其他中国人经历的无数类似场合,中国人在那种时候喜欢挥舞着一个小杯子,而里面装着的无疑是最致命的中国武器:白酒。 白酒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像伏特加之于俄罗斯人。这种酒通常酒精浓度高达40度到65度,随便喝一口就等于往自己肚子上踹一脚,外国客人对它常常闻风丧胆。为此,无论是《在中国如何从商》一书中或是来访的外国客人的中国助手,都给出了如何躲避中国白酒袭击的建议:假喝、偷偷地把白酒换成雪碧,或者干脆变成女人。中国的白酒宴基本上是关于男子气概的,因此女人通常可免于参与。 那次的白酒宴一开始还算温和,主人多次向大家集体敬酒。“为友谊干杯。”“干杯”的意思是把杯子里的酒喝干。然而人人在他们各自的杯子里只是迅速抿了一口。没过多久,夜宴的真正目的就变得赤裸裸了。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席间不知不觉地形成某种秩序,其排列标准是根据各人的酒量。名列前茅的自然是那种白酒老大,席间白酒的流向由他们来控制,其他一些饮者的能力则每况愈下,到最后任何在场的外国人都会感到苦恼。 在为医疗队的成功进行了四五轮敬酒后,当地的一名县长走出座位与每个客人敬酒。“干杯。”他说。陪同他的翻译是一名神情紧张的年轻人。当县长坐下后,副县长紧随他上级的酒香,也向每个人敬酒。对于毫无临战经验的印度人来说,这种一杯接着一杯的架势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副县长之后轮到其他的官员。到最后那名年轻的翻译登场时,席间有几位客人已经喝得脸红脖子粗了。 整个房子“干杯”声此起彼伏。最后,前述那名医生走到我面前。“印地语‘干杯’怎么说?”他问。我一时懵了。在头脑中迅速搜索了几秒钟后,我承认据我所知,印地语中没有类似的词。医生听后张口结舌。接着他微微而笑,朝我举起杯子。“干杯。”他说完一饮而尽。(作者 [印度]Pallavi Aiyar 编译 古雷)
在时间的急流中,我只是一粒尘埃,只希望能落到我自己的位置上,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但是站在星空下,看浩瀚的宇宙,想象那可怕的数量级,一生不过是朝露,站在殡仪馆,死后万事成空,我又何必在意此生?

14

主题

798

帖子

804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4

积分
804
2#
发表于 2008-2-28 10:11:36 | 只看该作者
白酒——让外国客人闻风丧胆的中国武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罗定义工网 ( 粤ICP备18082131号 ) |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3号

 

GMT+8, 2024-6-2 05:39 , Processed in 0.18422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